2019年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内机械密封行业唯一的A股上市公司,密封件领域的龙头企业——中密控股,在面对疫情期间封厂一个多月、生产停摆、供应链受阻、交期无法保证的艰难处境下,仍然在2021年实现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43%,净利润同比增长36.27%的优异成绩,其背后便是依托于公司的数字化战略与数字化转型,实现了客户、伙伴、员工、万物的链接与数字驱动,通过数字化平台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并且加速实现了中密商业模式从“卖产品”向“卖服务”的战略转型。
No.1 目标效果
研产供销一体和多工厂协同
疫情期间业绩逆势增长
围绕公司的发展战略与当前的管理问题,中密提出了智慧中密“123”的数字化发展战略,即:1个目标 (打造内通、外联的智慧型企业)、2个创造 (创造智能运营生态圈、创造智能服务生态圈)、3大平台 (协同管理平台、研发创新平台、智能制造平台)。在具体实施上分步走,首先通过集团管控+研产供销一体化+多工厂协同支撑发展,二期重点打造中密智能制造体系,三期核心围绕从“卖产品”到“卖服务”进行业务创新。
中密目前拥有优泰科(苏州)、大连华阳、四川日机、自贡新地佩尔阀门四家子公司,各公司在业务形态、组织架构、数据体系、信息系统、企业文化等方面差异较大,导致在交期保证、产供销协同、成本管控、业财一体化等方面管理及运作效率较低,具体表现在各工厂之间从业务到财务的数据标准不统一,物料、BOM、工艺路线等数据核对困难,面对客户需求难以进行有效的生产协同,在集团的“集中计划、集中排产、分散生产”的业务模式之下,内部的生产协同至少需要7-10天的协同周期。
在实施了集团化管控体系与生产协同体系的PLM+ERP+MES一体化平台之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目前整个集团内部公司之间的生产协同只需1-3天时间即可完成交接,规范的流程和统一的核算规避了疏漏和提高了准确性,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同时利用集团整体产能利用率的分析系统,在月初做生产计划时生产管理部就能基于各工厂的产能情况进行合理的生产计划安排与分配,杜绝了以往“忙的太忙,闲的太闲”的产能分配不合理的情况。
2021年,中密公司本部因为疫情,出现了近1个月的封闭和全员隔离,大连厂区、日机厂区都受到当地疫情的影响,导致工厂生产停摆,员工只能居家办公、客户交期难以满足。在整个隔离期间,全体员工都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基于公司统一的协同办公平台,保证全员在线、全员在岗:公司内部的研发在线协同,保证了新产品的研发不中断;本地技术人员坚持远程指导和设计;采购和计划人员充分利用了通过数字化链接起来的供应商及子公司资源,外地销售服务人员坚持现场服务,全集团在研发、供应、计划、生产、仓储、销售等环节最大程度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四川总部基于数字化平台在线管理全国四个工厂,在疫情最困难的时候依旧保障了产品交期。数字化转型为中密在疫情期间的平稳供应提供了巨大帮助,同时将疫情对业务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公司在整体业绩上逆势增长,2021年实现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43%,净利润同比增长36.27%。
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当疫情和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智慧中密”的集团化运作、产供销一体、多工厂协同、业财税一体及智能制造等,持续生发出持续的韧性生命力。基于金蝶云·星空平台,中密实现了链接客户2500+家,从提供卖密封件到提供“智造服务”;链接产业链上下游伙伴1100+家,提升敏捷协同效率;链接4家组织,服务全国超1000+员工实现高效业务协作;链接万物,涉及10万多种物料的供应协同和成品件的智能管理。通过数据分析管理,各子公司产能能够统一调配,财务数据能够统一轨迹,从进销存到生产具体执行到最终成本分析财务管理,初步实现智能运营生态、智能服务生态。这也是公司能在2021年逆势增长、后续也将持续创新的核心原因之一。
价
值
指
标
● 成本降低
销售毛利率相比往年提升了3.1%,销售净利率相比往年提升了2.6%,整体成本逐年下降。
● 收入增加
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数字化平台的承载,促进公司在整体业绩上逆势增长,2021年实现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4%,净利润同比增长36.27%,营业利润增长了38.8%。
● 效率提升
研产供销一体化协同,产品的生产周期由原来的60天减少到现在的45天。
● 决策敏捷
链接4地组织和1300+员工,层级权限区分明确,实现线上可视化管理。
● 流程/运营敏捷/转型
通过组织角色授权方式,灵活处理企业内部多组织下的用户权限体系,全面提升内部协同体系效率。通过项目的实施,梳理并优化了业务流程,清理了20%以上的无效流程,提升了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率与流程效率。
● 人才管理
在公司的协同管理平台建立有人员招聘、入职等流程,从需求管理到录用、转正,通过线上管控提升了招聘和入职管理效率。同时做到分子公司协同管理,人员入职-合同-档案信息一体化协同,在集团内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通过系统严谨的流程设计管控,能提升思维、训练逻辑,有利于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 员工健康
在智能制造项目实施中,由于购置先进的设备及系统,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安全隐患、减少了人力搬运、营造了更为良好的工作环境,近两年千人安全事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分别为5.13和4.83。
● 品牌声誉
中密是中国最早开展密封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成立40年来,中密以过硬的技术实力开创密封市场先河,大量填补了国内的密封技术空白,为我国密封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通过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推动了中密在行业的领先地位,持续推动中密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战略转型。
No.2 未来计划
推进智能制造
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持续业务创新
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继续深化,沿产业链逆向延申,制造企业面临着“三高两长”*五大挑战在加剧;同时,全球不确定因素剧增,供应链、产业链愈发脆弱,补链固链强链正在进行。我国正在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大力发展专精特新,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密亦在持续进行企业数智化转型,持续推进两个方面的突破:
推进智能制造转型,持续降本增效。推进PLM+ERP+MES,进一步实现销售、研发、采购、生产、服务各环节在各组织间的协同。通过对MES、WMS、APS等系统的实施和深入应用,以及车间与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设备运行信息,提升生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持续业务创新。当前中密更多的是在进行密封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整体盈利水平与抗风险能力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基于万物互联的数字化平台,中密将向服务型公司转变,传统密封产品配合公司SIMS(密封状态监测及健康管理系统)将打包成统一的服务向客户提供,客户未来不仅仅是采购中密的密封产品,而是采购中密给客户提供的密封产品+服务,中密整体负责密封件的配置、安装、维保与安全保障等工作,客户只需要按年度支付服务费用即可。对客户来说,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更省心;对中密来说,从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往高附加值的服务型企业转型,更能推动中密未来的健康良好发展。
*三高两长:订单高度定制、工艺和供应链高度复杂、制造高度离散、产品生命周期长、制造周期长。
No.3 标杆意义
流体密封行业
制造转型示范+商业模式创新借鉴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发展制造强国的必要路径,作为关键基础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密控股实现柔性生产,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了国家支柱产业关键设备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国产化,为 “多品种、小批量、快节奏”和“敏捷+离散型制造企业”的制造模式转型升级提供示范样板。
通过“数字中密”数字化转型战略,中密不但实现了自身的韧性成长,还在行业内首创物联网+销售服务的创新模式,解决了产品价值管理难、设备售后服务难等问题,全面实现了中密的商业模式升级,成为流体密封行业数字化标杆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成长经验。
基于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工具,智慧中密实现了内通外联的运营生态,从卖产品到卖服务转型,促进公司在整体业绩上逆势增长,2021年毛利率上升,同比企业业绩增长了22.4%,营业利润增长了38.8%。
公司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盛荣路88弄1号楼314室